时间:2019-06-23 20:09:51 点击: 次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 小 + 大
人民网评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要反思问题地名是如何通过审核各地也要以这次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为契机,认真反思,被指有问题的那些地名,当初究竟是如何通过审核的。加强前置审核,有效地进行事前监管,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乱象的产生。
近日,各地推进落实六部委《关于进一步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通知》,引发网民关注,舆论不断发酵。总体来讲,网民对这项工作开展是非常支持的,讨论的焦点并不是“该不该改”,而是“怎么改”。 究其根本,人们对于五花八门的“大、洋、怪、重”地名的乱象也是深恶痛绝,对于整治乱象是有共识的。只是老百姓很关心,给我家改名,我会受到什么影响?小区名字变了,商业招牌换了,那么路牌、工商登记、身份证、户口本等相关信息都得更新,这当中的成本谁来负担?由于改名造成的各种不方便如何解决?这实实在在地考验着各地有关部门的执政水平和治理能力。 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举措。其实山河大地城池楼阁本没有名字,人,赋予一个事物以名字,这个名字于是也承载了人们的情感。许多地名都能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思维、民俗、历史、哲学等文化因素,体现的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认知水平、生活态度及精神状况。所以六部委在通知中强调,清理整治地名要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审慎提出清单。这是决定“改名”工作成败的生命线。 各地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整治的重点是社会影响恶劣、各方反映强烈的城镇新建居民区、大型建筑物中的不规范地名,不能扩大化。一旦拍脑袋搞一刀切,则很容易把好事办成百姓的闹心事。“洋气”“霸气”“怪异”的地名,不仅会让人体验在中国“周游世界”尴尬,还是文化不自信的具体表现。纵容地名乱象的后果,轻则误导民众,损害一个地方的形象;重则破坏传统,影响居民的文化认同乃至城市文脉的保护与传承。说到底,清理整治的是地名乱象,涵养的是民族文化自信。 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要遵循现有的法律。所谓“大、洋、怪、重”的地名,主要是指涉及违反《条例》第4条和《细则》第8条,各地应在《条例》和《细则》规定的范围内认定。此次清理整治的内容是地名标识,而非商标。比如维也纳酒店,无论是作为行政法规的《条例》还是作为部门规章的《细则》,都不可能做抵触《商标法》的规定。 与此同时,各地也要以这次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为契机,认真反思,被指有问题的那些地名,当初究竟是如何通过审核的。毕竟,事后整治无疑将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也会给百姓们带来诸多生活上的不便。加强前置审核,有效地进行事前监管,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乱象的产生。 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政府要认真对待群众的诉求。在执行过程中,要规范工作原则,细化工作流程,严格工作纪律。公示不走形式,调研不走过场,真正将顶层设计、社情民意与当地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让新名字配得起我们的城市和家园。 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9/0621/c1003-31174409.html |